中心簡介

沿革

自教育部明令取消「大學共同必修科」之後,各大學對通識教育的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。中國醫藥大學於民國86年8月成立「通識教育中心」,專司全校共同暨通識教育課程之規劃與執行,民國95年成立由校長主持的「共同暨通識教育委員會」為最高決策指導委員會。通識教育中心在歷任主管的領導之下,通識課程的發展已趨成熟並朝契合本校教育目標與精神的方向進行。本校通識教育的發展可分三大階段:第一階段-通識教育中心成立之前,第二階段-民國86至95年,第三階段-民國96年至今。106年之後以培養個人能力為方向,強調從作中學,與人文科學互相結合,跨領域及跨學科為特色目標。

一、第一階段-通識教育中心成立之前

(一)共同學科通識化
自83學年度起,即因應教育部共同必修課程之修訂,將大一國文、外文,由每學年8學分改為每學年6學分, 85學年度起,又將國、外文每學年減為4學分,並自83學年度起,將原來國文分成世說新語、名家詩詞、小說欣賞、史記導讀、歷代文選、明清散文選等課程,外文則開設英文閱讀技巧、實用英文文選、英文閱讀習作、西洋小說與文化等課程,打散原依系班級授課方式,改由學生自由選課。為日後國、外文課程通識化奠下基礎。

(二)通識課程之規劃
除共同科目分國文、外文、本國歷史及中華民國憲法共16學分之外,因本校為一專業性之醫藥大學,12學分之通識課程規劃偏向加強人文與社會學識之素養,促使以自然科學為專業之醫藥學院學生,身心有較平衡的發展,期望達成全人教育的理想。開設如美術、音樂、哲學、文學、社會學、法學、心理學、經濟學等相關通識課程。

 

二、第二階段-民國86至95年

(一)通識課程由三大領域擴增為七大領域
本校於民國86年規劃通識課程為人文、社會、自然三大領域,後來因為「大學共同必修科」之廢除,將原有的國文及外文增列為兩個領域,復因潮流所趨,整個社會瀰漫服務的人生觀,服務情操的培養亦顯重要,又感於德智體群美五育中,體育更是不能忽略的一項,為使通識教育擴大其所涵蓋範圍,於91學年度擴增為七大領域:國文領域、外文領域、人文領域、社會領域、自然領域、體育領域及服務領域。

(二)共同科目通識化、通識課程多元化
為使教學生動、活潑、提升教學效果,將原有共同必修科目,如國文、英文、歷史、憲法等科目,改為多樣化的專題。通識課程力求多元化,依上述七大領域,逐年開設新課程,使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有更多選擇的空間。

 

三、第三階段-民國96年至今

(一)兼顧三面向:課程、活動、環境
通識教育的核心精神在於培養學生適當的文化素養、生命智慧、分析思辯能力表達溝通技巧、以及終生學習成長的動力。為落實通識教育的理念及其核心精神,通識教育規劃兼顧三面向:課程、活動、環境。學生不僅由課程與相關活動學習各領域學門的知識,更需營造適合的校園環境,讓學生在教室之外經由環境的薰陶,以朝向全人教育目標的理念邁進。本校通識課程學分以維持28學分的穩定發展,自民國96年至103年,除8學分的基礎語言課程之外,20學分的通識課程分二類開課:領域通識(人文藝術、社會科學、自然/生命科學)和核心課程,並通過通識課程外審制度來控管開課品質。104學年度起以強化課程整合,培養跨領域「博而通」之通識知能為方向,修正核心能力,課程則擴充為九個領域。修正後之核心能力為:主動學習與自我改善之能力、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之能力、人文關懷與社會服務之能力、通識知能與倫理素養之能力及健康促進與前瞻未來之能力。課程領域則擴充為:國文說寫、外國語文、歷史文明、文學藝術、認知推論、社會科學、價值倫理、科學技術、全球視野等九大領域。所有新開設之課程必須符合上述之核心能力及領域規範,且為使學生選課時能有多元選擇,課程之核心能力不止一項,可跨域發展。最終目標為提升通識課程品質並與校基本素養及核心能力相呼應。106學年度起培養學生具備程式設計能力,規定28學分中,必修資訊課程2學分,各領域通識課程規劃在核心通識課程中,需修習至少8學分,為培養學生跨領域專長興趣,至少需修習跨學院通識課程6學分。110學年度起,將服務學習列為通識必修課程,彰顯品德教育及生命教育之重要性,跨學院通識課程改為至少修習4學分,增加學生選課之自由彈性及自主權。

(二)建立全球視野,加強國際化學習
通識教育之實施除了做為專業知識之外的平衡,與落實全人教育的目的之外,更要擴展學生視野,建立更具國際視野的世界觀。國際化相關課程,主要規劃全英語通識課程、第二外語及全球化與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之課程,未來將在經濟與管理等課程內,由相關領域且學有專精之教師講授自由貿易協定、經濟體系整合、再生能源產業與環境永續等相關議題,期能培養學生成為具國際視野的全球公民。

(三)教師素質之提升
專任教師須符合學校聘任標準(助理教授以上或具博士學位,且5年內須達4篇以上期刊論文),兼任教師除體育教師之外,近幾年來,均聘請助理教授以上或具博士學位之師資,因此兼任師資結構中,講師比例大幅降低。近年聘請多位人文及社會科學方面之專任及專案教師,確保師資的穩定。

(四)通識課程改革計畫
本校獲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,將現有通識課程作跨領域的整合及分類,落實跨領域與跨學科之通識教育,開發創新教學方式與教材,開設人工智慧相關課程、全英通識課程及微學分課程,除滿足學生的多元選擇之外,亦隨時檢視所有課程對應的各項通識教育核心能力是否足夠。課程規劃仍以培養具國際觀能力之公民主為主軸,著重倫理、民主、科學、美學及媒體素養等核心能力與各學門知識領域之有效連結,以培育具備創新、跨領域及知識統整等特質之現代公民。

 

↑回頂層